发新话题
打印

国家统计局局长: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国家统计局局长: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08年11月02日 23:38:13  来源:新华网  


     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9.9% 新华社图表 [组图: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图表]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题:“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谈当前经济形势

    新华社记者 刘铮

    面对世界金融剧烈震荡和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日接受记者专访,以扎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以及他在东南沿海企业最新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情况,描绘着中国经济“寒秋中的暖意”。

    “尽管形势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好的,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马建堂指出。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马建堂表示,这是受国际金融风暴、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内严峻自然灾害影响,也是受中国经济自身周期下行惯性的影响。但从判断经济基本面的国际通行指标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四方面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

    “欧美经济已经或者即将陷入衰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前三季度增长率在6%至7%,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的增速。”马建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进行了全球比较。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以上控制到5%以下,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

    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22.3%的增长。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到约1.9万亿美元。马建堂指出,这使得中国具备非常强的支付能力。而且从他在东南沿海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外界所说的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只是极少数,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

    从就业情况看,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用了3/4的时间完成了94%的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也是好的。

    马建堂总结说,中国经济增速全球最高、物价得到很好控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就业总体良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的支撑因素。



   宏观政策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

    今年中国发展面临的大事多、难事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马建堂指出,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采取了灵活审慎的调整。

    二季度以来,沿海出口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目标及时在年中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并采取了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等措施。

    三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日益体现,对国内的影响从沿海蔓延到内地,从中小企业扩大到大中型企业。马建堂介绍说,宏观调控政策对此进行了灵活审慎的一系列调整,包括: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调整外贸政策支持出口稳定增长,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薄弱环节的支出;国务院核准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等。

    马建堂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从这次及时调整宏观政策,我们能够看出,党中央、国务院有着很强的对宏观经济把握、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有的已经实施,有的即将实施;有的已见成效,有的将见成效,这将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马建堂说。



资料图片 这是在上海拍摄的CRH动车组列车(2007年1月22日摄)。

    物质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充满信心

    从当前情况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信心何来?来自我们强大的物质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的活力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马建堂解释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钢铁、水泥和能源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交通四通八达。

    “从供给、从物质基础上讲,中国经济增长的保障能力非常强。同时,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十分巨大。”马建堂指出。

    马建堂分析,虽然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改善,但从人均看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13亿人口一多半在农村,农村居民衣食住行需求增长的潜力很大。从机动车保有量看,2007年中国每千人拥有量为33辆,而美国2005年就已经达到814辆,日本2004年为586辆。这说明中国汽车需求的潜力巨大,而汽车行业对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市场需求潜力并没有随着金融危机发生改变,同时投资需求量仍然很大。马建堂举例说,虽然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2007年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长度为0.6公里,而美国2005年达到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铁路投资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马建堂告诉记者,他最近在东南沿海企业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在危机中,许多企业主动迎战,化危为机。有的企业借机吸引更好的人才,有的拓展海外销售网络,有的购买了海外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活力的增强使得他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更有信心了。

    “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市场压力,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跨出一大步。”马建堂说。

TOP

宏观调控应转向防过冷防通缩  
2008年10月22日 07:45: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1997年和1998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经济开始下滑时不及时启动经济,则后果是下滑的趋势需要更大的力度和更长的时间才能挽救回来。

    作者认为,在当前宏观政策基调调整为保增长之际,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努力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进一步调整汇率制度;改善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放松信贷控制,大幅下调准备金及贷款利率;加强医疗、教育等服务领域投资,稳定房地产业发展以及放松价格管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2007年以来,保持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局面发生改变,先是物价突然大涨,CPI价格指数高企,物价渐成为宏调重点。然而,2008年一季度之后,物价涨势趋于缓和并连续下降,8月份CPI已降至5%以下,但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PPI指数超过10%,因此仍在干扰管理层视线。与此同时,GDP增长出现快速回落,经济可能走向过冷成为人们新的担心。再加上国际金融局势急剧恶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步入衰退期,外需大幅降低。显然,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转向以维持国内经济稳定,促使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快速,不出现大幅回落为最主要目标。

    回顾1997年和1998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发现,如果在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候不及时启动经济,则后果是经济下滑的趋势需要更大的力度和更长的时间才能挽救回来。当时,为了应对急剧变化的经济,1998年3月份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账户合并,准备金比率下调5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度刺激内需,然而经济增速仍不可避免地下滑,同时物价也迅速回落。1998年刺激内需的结果是GDP增长7.8%,1999年为7.1%,2000年为8%,2001年GDP增长率再次回落到了7.3%。

    在当前投资价格指数高企、经济活力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同样的贷款和货币供应增长能够支持的实际经济量也将是一个快速下降的数量。目前的货币增长速度不仅没有推动价格上升的压力,甚至有收缩物价至负的可能性。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宏观政策基调应该转向全力保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应努力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现在看来,人民币升值并没有解决前段时间的国内通胀问题,同时由于中国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模式的高度竞争,汇率上升对出口企业打击也越来越大。舆论总喜欢把今天的中国和1980年代的日本相比较,认为这样会促使企业转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从而加快产业升级过程。其实,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私营企业根本不能和1980年代日本企业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上相提并论。实际上,在私营企业这一层面,今天的中国跟当年台湾地区而非日本更类似。197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地区出现持续超外汇储备累增,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股市泡沫,最终不得不以汇率升值和贸易自由化来化解,只经历了1990年代短期的经济低迷,经济发展很快走上正轨。

    二、进一步调整汇率制度。这一轮通胀表明现行的汇率制度仍存在很大缺陷,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一旦与挂了钩的汇率脱节,极易引起外汇投机行为和货币供给问题。应当利用强制结售汇取消的契机进一步调整汇率制度。强制结售汇取消后,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外汇收入。如果企业不愿意结汇,则这部分资金将保留在企业的外币账户上。应当允许进出口商利用这部分资金成立一个外汇市场,并形成市场价格,实现可调整汇率向浮动汇率过渡,到时进出口贸易的汇率波动可利用远期外汇市场来消除,这也是大势所趋。

    三、改善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机制比较灵活,竞争较为自由,对市场价格敏感,能迅速提高有效供给,而且自我循环,自我支持,能帮助缓解通胀压力。对于中小企业遭遇的融资困难,要加快民间金融的开放。国家新一轮金融政策已经开始引导给中小企业贷款,但要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歧视性政策,并着手建立多层次的民营银行和农村金融融资制度。外贸方面,要加快放开进口限制,满足进口企业的外汇需求,通过减低进口关税等方法,让进口增加来使国际收支平衡,藏汇于民,降低外汇储备,提高外汇使用经济效率。

    四、放松甚至取消信贷控制,并连续、大幅下调准备金,同时随物价下降下调贷款利率。在信贷控制下,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有限,最终效果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但真正获益的是能够参与市场交易的大企业。信贷控制使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大企业和政府背景的项目倾斜,中小企业获益不大,影响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有针对性地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等微调措施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因为银行没有意愿,信贷分配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未来一段时间,准备金率应该降到10%以下,这将对经济增长大有裨益。

    五、要放松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的民间投资准入,但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市化建设是中国经济抵抗严冬的关键。最近美国不断传来的坏消息表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还将进一步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政策的着力点是刺激内需,而刺激内需的重点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特别是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导的城市化建设,同时也有必要通过减缓人民币升值来保证出口加工业的增长发动机不要完全熄火。

    六、短期内,应继续放松消费品价格管制,同时油电煤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管制的放松应本着慎重稳妥的原则进行,切不可大干快上。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放松消费品价格管制,对消费者有利;而稳妥地进行油电煤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将有助于限制地方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的扩张,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在上游企业垄断没有打破之前,要素市场价格急于与国际价格接轨,可能导致1988年价格闯关一样的后果,当时推行商品市场的价格的国内接轨,却没有解决商品生产企业的激励问题,于是涨价的收益都会被垄断利润截留,而不能刺激有效的供给,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即使出现最坏的局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恶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严重打击国内投资信心,同时股市、楼市出现萧条,短期内仍可以依靠目前较好的财政状况,核销银行呆坏账,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保持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来解决长期改革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只要措施及时得当,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依然看好。(赵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