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企业经营环境倒退至2008年前 管制亟待放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定军 发布时间:2011-11-2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更好还是更坏?
11月22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公布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一份数据参照。
这项跟踪了十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的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的评分中,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9%、41%以上。
樊纲表示,减少对地方的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上述会议也呼吁,下一阶段国家要尽快打破垄断,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其他服务业领域,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OTC市场),为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支持。
企业经营环境倒退
根据樊纲发布的上述调研成果,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类分项中有5项出现倒退。
在2010年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中,分数倒退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分为3.19,而2008年的得分为3.57。分差居次席的是“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2010年的得分为3.1,2008年为3.24。
此外,“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政府行政管理”的得分也有小幅下降。
反观2008年,前述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项目得分均比2006年明显拔高,这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企业的经营环境改善明显。但是到了2010年却出现相当程度的倒退。
樊纲指出,2008年之前金融服务等方面都是有所改善的,企业的主观评价在2010年出现下降,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此外,2010年的被调查的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
调研报告不仅进行了纵向比对,也对各个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进行了横向比对。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数据显示,经营环境评价靠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其中上海市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
2010年的前五名分别为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北京。而中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有大幅度提升外(2010年排第11名,2008年第17名,2006年第20名),大多省份排名比较靠后,且进步不明显。
樊纲建议,国家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也应该进行思考,“我们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我们的制度,调整我们的政策,清理我们的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我们企业做得更好。”
政府“微观干预”亟待退出
“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这些问题。”樊纲建议,下一阶段应尽快打破垄断,尽快对民营企业开放市场。
据记者了解,上述关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调研内容,就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企业是否干预过多”,“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行政执法机关(工商、税务、质检)执法效率”,“企业集资、摊派或其他非税上缴相当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经营者与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时间比例”等具体内容。
而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有5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这些企业相对集中在垄断型、基础性产业,大部分是央企。
刘世锦指出,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因为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均GDP得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得益于其民营企业的壮大。
因此,刘世锦建议,下一步需要放宽准入,鼓励产业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应该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并且力争在比较早的时间内能够取得比较实质的进展。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银行资金,走的仍是融资平台的路子,这很容易形成坏账。为此,需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