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扁平化: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路径
——访江苏省国税局局长范坚
来源:2012年5月18日《中国税务报》头版 本报记者 徐云翔
江苏省国税局将2012年确定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化年”。江苏省国税局局长范坚说:“我们要从更长远的发展区间、更宽阔的管理领域深入思考税收管理工作,把税源专业化管理与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有序推进税收管理方式的转变,开启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去年以来,江苏省国税局认真总结分析过去几年在推进征管业务流程再造,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持续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作用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按照税务总局提出的新要求,以实施征管业务逻辑扁平化(以下简称扁平化)为基本策略,在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上作出了新探索,取得了新成效。截至目前,省市两级共发布各类风险特征指标953个,发布各类风险信息165万条,涉及风险纳税人72万户,风险应对户数12.6万户次,应对总成效达121亿元。
范坚认为,为提高有限征管资源配置效率,发挥比较优势,在现行征管机构体制下,实施扁平化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最佳路径。其主要做法是,在保持现有机构、人员、隶属关系和纳税人登记属地、缴纳场所、入库渠道、预算级次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通过扁平化改变国税机关内部的指挥和执行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上的比较优势,通过虚拟网络,打破空间距离,重新分工,打破层级间、部级间的界限,实现工作任务统一安排、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和税收风险统一应对。省局、市局通过转变职能,加快实体化步伐,逐步融入税源专业化管理分工大格局。通过扁平化,达到在不拆并中间管理机构,不裁减中间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压缩中间管理层级,减少过渡环节,扩大管理半径,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增强组织活力,增进管理效益的目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跨层级、跨部门实施扁平化的前提条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征管核心流程是实施扁平化的内在基础;围绕征管核心业务流程,打破层级、部门界限,开展专业化分工是实施扁平化的关键环节;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管理层实体化,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是实施扁平化需要重点突破的主要内容;在机构不变的前提下,选择项目化管理、团队化运作的工作组织形式是实现扁平化的必然要求。
扁平化,推进了服务一体化、机关实体化。税源管理从过去管理员与纳税人“一对多”的关系逐步转变为管理团队与纳税人“多对多”的关系,把“精兵强将”投放在专业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了“优势兵力”对“重要事项”。目前,江苏省有8900多人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工作,比原来增加31%,接近总人数的一半。
范坚说,实施扁平化,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支撑。江苏国税的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和税源管理平台三大系统功能,构成了一体化的税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开始着手研发数据情报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强化风险分析识别,规范应对任务管理,提升风险应对质效,而且可以对市、县两级风险应对实行跟踪复核和绩效评价,促进了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效能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要体现集约化、差别化,应按照先规模、后行业,兼顾特殊类型,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现大企业管理集约化,中小纳税人行业管理集群化,特殊事项管理项目化。”范坚指出,把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作为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优先级加以考虑。大企业管理改革是本轮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实施扁平化的关键切入点。江苏目前有各类纳税户近180万,其中,1%的户缴纳了90%的税,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征管资源的配置加以重构。按照总局部署,我们认真制定了大企业专业化试点方案,全省集中4000多户规模大、结构较为复杂的企业进行列名管理,从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角度分析研究大企业管理的职能布局。
范坚说,为了应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必须激活资源,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通过专业化管理实践造就符合专业化管理要求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培训的“百千万”计划,从整体上推进能力建设。
范坚最后强调,要紧紧围绕“点、线、面”布局,统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点”侧重于引领和突破,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国际通行、体现特色、整体设计、示范先行”的基本策略,探索税收管理基本现代化;“线”侧重于解决复杂问题和主要矛盾,按照“借鉴国际经验、实施扁平、构建行业框架、上收核心职能、突出评定审计、致力业务创新”的总体要求,总结提炼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规律,稳步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面”侧重于整体推进,通过实施扁平化,转变管理方式,提升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水平。“点、线、面”之间要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稳扎稳打,为早日实现全省国税系统税收管理基本现代化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