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优惠政策:最安全的税收筹划
www.ctaxnews.com.cn2005.09.19 李凌
经过大量实践工作总结,笔者认为要使筹划更易成功,就应将筹划风险降到最低。比较常用的几种筹划方法,可以发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的优惠型税收筹划是各种筹划方法中风险较低的一种。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注意税收优惠政策的时效性
许多税收优惠政策都规定了政策的执行期限。比如,2002年国家为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根据财税〔2002〕70号文件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但是,该规定在2004年(财税〔2004〕174号文件)更改为有关增值税退税政策,自2005年4月1日起停止执行。如果未注意到2004年文件规定的时间已经改变,盲目进行筹划,那么筹划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注意优惠政策的区域性
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出于不同的经济目的,会对某地区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所以优惠政策往往是分地区、有重点、多层次。比如,2004年为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东北地区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颁布优惠政策:
1.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
2.缩短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但协议或合同约定有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应按协议或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
3.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具体扣除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不超过上述限额内确定。企业在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以内实际发放的工资可以在税前扣除。
该文件对政策适用地区作出了明确规定,“东北地区”是指辽宁省(含大连市)、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未牢记优惠政策的适用地区,将会带来根本性的错误。
注意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向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各地区之间有了明显的差别,国家对一些基础产业及不发达地区给予了力度较大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选择企业新的投资方向,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比如,2001年为体现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税务机关实施了一系列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1.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3.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如下优惠政策:内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在80%以上)、草产出的农业特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抓住机遇、及时、充分地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可以给纳税人带来较大的税收收益。
注意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大小
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纳税人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运用,盲目利用优惠政策而不考虑筹划成本,往往达不到税收筹划的目的,反而使筹划行为失败。
比如,2001年国家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规定:
1.自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1)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生产加工的页岩油及其他产品。(2)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沥青混凝土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3)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4)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他废渣生产的水泥。
2.自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政策:(1)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2)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当我们要利用上述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纳税人目前的生产条件并不符合该优惠政策的要求,想要满足这些条件就必须付出较大的资金成本进行改造,进而享受到该优惠政策所带来的税收优惠利益,这时筹划者就要认真计算、科学分析,比较税收优惠利益与筹划成本孰大,而不能仅为了利用优惠政策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