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现今的中国,各类言说纷繁芜杂,针对各类社会现象的经济学剖析也异彩纷呈;然而其中不乏情绪类观点,既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也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此类文章的后果往往是混淆视听误导网民.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具有学术视野与理论深度的文章观点就尤为可贵.[高端阅读]频道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野,即提供一个真正具有深度理性的阅读环境.以便读者在长期的阅读体验中进入高端思考者的视野,以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得到客观独立的分析结论.
上周末,中国与欧盟(EU)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双边会谈。但在会上,中国向欧盟市场倾销廉价商品的争端,仍然妨碍着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要求欧盟承认其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这一要求在会上仍被忽视。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清楚地指出,要欧盟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仍存在四个重大障碍。
目前,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已迅速增长至每年2550亿美元,但中国向欧洲倾销鞋类等廉价商品引起的分歧,损害了双方的关系。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出席了此次欧中峰会。巴罗佐在峰会上表示,在欧盟做出决定之前,中国必须达到特定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政府的影响力、会计准则、破产法以及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
峰会结束后,巴罗佐后对记者表示:“在确定反倾销价格和成本时,这些因素都是相关的。一旦(中国)达到了这些标准,我们一天也不会多等。”
温家宝赞扬了欧中关系的现状,但他暗示,中国政府对(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日益感到失望。他表示,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将“反映(双方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
在此次会议上,双方在达尔富尔的问题上也没有取得多少进展。由于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计划于本月底将权力移交给联合国(UN)部队,苏丹政府已通知非洲联盟维和部队的7000名官兵离开苏丹,导致该地区危机深化。
在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批准将达尔富尔维和行动过渡给联合国部队的投票中,中国选择了弃权,主要原因是中国需要从苏丹购买石油。
链接:欧盟新十年对华贸易政策出台在即
目前,中欧关系的法律基础是双方1985年签订的《欧共体与中国贸易经济合作协议》。历经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中欧关系的格局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去年举行的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同意适时启动中欧框架协议的谈判。
欧洲有舆论认为,受欧盟至今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的影响,中欧2003~2004年间的“蜜月期”已经过去。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欧方尚未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表明,截至目前,中欧之间已经建立涉及科技、环境、教育和信息等领域的20余项部门对话机制,大大延伸了双方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中欧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为双方不断通过对话增信释疑提供了保障。总的来说,中欧关系近一年来的发展是平稳的。尽管缺少了军售解禁和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等重大“利好”消息,但中欧在去年12月和今年4月的战略对话中表现出的加强多边合作的共同意愿,以及双边经贸额的稳步增长,都说明中欧关系正在超越障碍,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