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4 20:59 只看该作者
和牛有关的成语典故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牛年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牛的有趣典故丰富了牛的哲理内涵。今天反观这些典故,我们又会有新的收获。牛年牛典,点到即止。
牛郎织女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都跟爱情相关:《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如果说爱情是生命进化永恒的主题,牛郎织女则是永恒的爱情。只不过,曾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他和她,再也不能被天河阻隔;因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不是海角,也不是星座迥属,而是站在彼此的面前却不能忆起。
牛鼎烹鸡如果有人用能够装下一头牛的大锅来煮一只鸡,你会作何感想?我的感觉是这位真不是一般的厨师,应该是史上最牛的厨师了,应该是豪放派厨师的代言人!那气派,《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所谓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只能相形见绌。这个典故源自《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东汉末年,汉灵帝重用何进为大将军。何进把名气很大的边让抓去当一名小小的令史,文士蔡邕对何进说,边让是难得的奇才,不能用牛鼎烹鸡的方法对待,大材小用了。何进便改叫边让去做九江太守,勉强算是“牛鼎烹羊”吧。
牛腹之书 “正龙拍虎”这个新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这类造假之事,现代比较多,古代也有。“牛腹之书”就算得上是汉朝版的“周老虎”事件。汉武帝曾一度喜好神仙之说,有一个叫少翁的人主动求见,自称能与鬼神交流。他很快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并被封为文成将军。可是,少翁的各种把戏用完了也没有把神仙请来,汉武帝渐渐不悦。后来,少翁便悄悄地在一张薄绸上写一些“火星文”然后喂给牛吃下去,假装不知,对皇帝说这头牛很奇怪,说不定它肚子里有天书。汉武帝命人杀了这头牛,发现了所谓的“天书”,但心存怀疑。不久汉武帝果然察觉了“天书”是少翁的手笔,因为怕传出去让人笑话,便悄悄地将他杀掉。少翁本想借牛腹书继续“蒙”的故事,谁料弄巧成拙,反丢性命。
牛骥同皂这个典故源自《史记·邹阳传》:西汉时齐人邹阳很有才学而被谗言所陷,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其中有这样的话:“当今皇上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讲究奢华漂亮;他是如何对待人才的呢?有才之士好比骏马,他却把骏马跟一般的牛拴在同一个牲口槽。”老黄牛给人的印象总是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精神虽然可嘉,但也让人觉得它才能一般;骏马驰骋沙场,志在千里,人们常觉得它才能卓越。所以,饲养骏马要投以精细饲料;饲养牛,则只需粗陋草料。如果把老黄牛和千里马拴在一个牲口槽边喂养,给予它们相同的待遇,虽然饲喂起来方便,但是那样体现不出一般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区别了,骏马难免会心有怨意,不再好好效力。难怪如今的公司管理者深知牛骥同皂的消极影响,所以都喜欢搞一些拉开不同人才待遇差距的激励机制,让骏马自我陶醉,让老牛更加卖力。
牛饩退敌 “牛饩退敌”的故事是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冒充国家干部反而受到表彰的事件。秦国要攻打郑国,这次军事行动本身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郑国毫不知情。可是,秦军出征途中,遇到了一个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他当时正要贩牛到周地去卖。弦高在此偶遇秦军,出于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急中生智,自己封自己为郑国官员,说是奉命在此迎接秦军,并把贩运的牛作为礼物送上,意思就是你们别折腾啦,我们郑国知道你们的行动,早有准备,你们回去吧!秦军还真让他给蒙了,也没看看他的身份证或者官员名片什么的居然就信以为真,取消了原定的军事行动。弦高虽然冒充了一下国家干部,但是他使郑国化险为夷,功劳不小,郑国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予以表扬,写进了《春秋左氏传》。
牛山之木这个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意思是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是郁郁葱葱非常美的,可是因为地处大城市的郊外,许多人都去砍伐,那又怎么还能保持它的美呢?”有人曾调侃说这是先秦历史上最著名的环境事件,因为它竟然引起了“亚圣”的注意。当然孟子的原意是用来比喻每个人生来都有仁义之心,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逐渐丧失。细想之下,孟夫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谁是生来的坏人呢?我们美好的品性为什么会缺失呢?——那是因为有人在用斧子砍削,一点一点地把我们与生俱来的美好天性砍削掉了。是谁在砍削?是我们自己还是别人?“牛山之木”,是不可乱砍滥伐的。
文章来源: 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