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10-1-11 08:41     标题: 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坚定沉着战狂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纪实



    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骄人的中国答卷,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辛奋斗,也凝结着党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孙承斌、邹声文、贾楠)2010年1月1日,14时30分许。几辆面包车驶出中南海西门,转上长安街后一路向东疾驶……

    新年第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上午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后,下午便冒着严寒前往河北农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就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骄人的中国答卷,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辛奋斗,也凝结着党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见微知著,果断决策

    风起于青蘋之末。面对国内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国际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的决策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一份冷静。

    早在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008年6月1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正在举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此时的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刚刚一个月,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最紧张的阶段;

    此时的世界,美国次贷危机正在不断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巨大的阴影正在世界的另一端聚集……

    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告诫全党:“既要正确估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

    调研、座谈、研究、决策……中南海的工作节奏,一如既往地紧张而有序。

    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的基础上,7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深入分析挑战和困难的基础上,强调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力度。

    进入9月,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起始于太平洋对岸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面临一浪高过一浪的巨大冲击,我国经济增长下滑态势越来越明显。

    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汇集中南海——

    作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开放经济体,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月度统计甚至连续出现负增长;

    订单减少、工厂停产,许多工人失去工作,大批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

    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疾风知劲草,砥柱立中流。

    分析、研判、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缜密思考着应该和可能采取的应对举措,不断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项项举措迅速出台——

    9月起,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10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会议决定,召开经济情况通报会,向各省区市、中央各部门和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通报国际金融危机和有关工作情况。会议还决定,成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

    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11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经济形势,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认为,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审时度势、抓紧时机,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来加大调控。会议决定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幅过快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着力点,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带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大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会议还决定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通报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同德抓好贯彻落实。

    危机之初,未雨绸缪;危机袭来,果断出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不迫、沉着应对,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措施。11月10日,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共同行动,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此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经济形势,阐明了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2009年经济工作。

    “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会议作出的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划了详尽的蓝图。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在不断丰富、完善——

    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等10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先后公布,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大规模结构性减税,科技、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重大工程相继开工……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多个区域振兴规划相继得到批准……

    举国上下,共克时艰。各方面都在紧张高效运转——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的报告,围绕4大专题分赴全国各地调研,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

    全国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召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专题协商会,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蓬勃壮大的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全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连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政法工作努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贡献……

    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为战胜困难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随着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形势开始逐渐好转,到2009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当季已达到8.9%。中国经济的航船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惊涛骇浪,奋力实现了“V”形反转……

    深入调研,共商良策

    “货物吞吐量有什么变化?”“外贸的量占多少?”“内贸的量占多少?”“港口的效益有没有下滑?”……

    2008年12月12日下午4时许,营口港集装箱码头。迎着刺骨的寒风,胡锦涛总书记向港口负责人接连提了好几个问题,言语之中透出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港口生产经营的高度关切。

    只要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经济发展的困难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同志,一次次前往各地特别是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地区考察调研,同广大干部群众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计。

    掌握实情方能科学决策。

    企业车间,港口码头,城市社区,农户家中,人才市场,科研院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胡锦涛总书记奔波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城镇乡村。

    困难时刻,信心更显珍贵——

    2008年7月20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正逐步增大,胡锦涛总书记利用到青岛考察奥运会帆船比赛筹办工作的机会,在仅有一天的行程中抽出整整一个下午到企业考察调研。得知青岛金王集团等企业出口出现困难时,总书记鼓励企业负责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克服眼前困难,努力取得生产经营新成绩。

    2008年12月中旬,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化。胡锦涛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辽宁考察。在境外订单逐月减少的企业,总书记勉励企业负责人增强信心,开动脑筋,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党中央亲切的关怀和深情的鼓励,给困境中的人们增添了迎难而上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

    在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锦涛总书记同企业干部职工一起分析形势、寻找对策,强调要从困难中看到机遇,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做好技术储备,为将来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在“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书记十分关注公司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做的准备,希望鞍钢作为我国钢铁企业的排头兵,能在严峻的经济环境面前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得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重型汽车销售趋旺,总书记要求企业牢牢把握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狠下功夫。

    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书记殷切勉励企业牢牢把握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降低生产成本,着力做好后续服务……

    从东海之滨到茫茫戈壁,每到一处考察,吴邦国总要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听汇报、问详情、谈对策;

    从广东、重庆到浙江、上海,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温家宝紧密安排到各地调研考察;

    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贾庆林一次次就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胜困难的支柱。李长春在考察中特别关注宣传思想战线如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动力和支持;

    攻坚克难,关键在党。习近平一次次来到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调查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李克强考察时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创新发展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在机声隆隆的工厂,在瓜果飘香的田野,在加快发展的老区,贺国强问经济、察民情、谈党建,要求纪检监察战线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基层派出所,在法律援助中心,在社区出租屋管理服务站,周永康着重考察各地创平安保增长的有关做法……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通过与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中央领导同志更加真切地体察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农业发展,党中央尤为关心。

    虽然已时隔近一年半,河南省武陟县农民赵存旺,仍清晰地记得那难忘的一幕——

    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风尘仆仆地来到农业大省河南,深入田间地头、农科院所、龙头企业和农户家中,察看粮食收成,询问市场价格,了解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在村头的玉米地里,总书记同正在劳动的赵存旺等几位村民聊了起来。

    “把各种种粮补贴加在一起,今年你们家一共补了多少?”“今年增加的补贴能不能把化肥、农药涨价的部分补回来?”总书记一边问赵存旺,一边掰着指头帮他算账。

    当总书记问乡亲们对国家惠农政策还有什么要求时,一位村民说出了大家的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

    总书记接过话头大声说:“我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

    20多天后,心系“三农”的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另一个农业大省安徽考察。在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小岗村,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农家小院,开起特殊的座谈会。胡锦涛明确告诉乡亲们:“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中央将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支持下,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深入基层一线,就能听到真言;广泛听取意见,方能集中民智。

    2009年的全国两会,如何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数十次来到代表、委员们中间,同大家一起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领导同志一条条详细记在了笔记本上。

    2008年11月28日,中南海怀仁堂高朋满座。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做好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周铁农、蒋树声等10多位党外人士踊跃发言,提建议、献良策。胡锦涛总书记边听边记,诚恳地表示:一定会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海不辞水,始能成其大;山不让石,故能成其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个特殊战场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人民,垒筑起抗击风暴的坚强长城,凝聚起应对危机的强大力量……

    心系民生,情牵百姓

    停工裁员、收入减少、财产缩水……国际金融危机既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有新改善,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也影响了雪域高原。对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胡锦涛总书记一直特别关心。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代表报出一张“民生清单”,总书记听得格外仔细。他特别叮嘱西藏的同志:“要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做一些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事情,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规划2009年工作时,党中央、国务院鲜明地将保民生与保增长、保稳定并列为工作重点。

    这是保障民生的周密部署,这是心心相印的深情牵挂——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政府的施政蓝图。2009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民生安排引人注目:

    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3年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再一次向全党发出重视民生的号召。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每一次到外地考察,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重点。他们一次次来到普通群众中,问民生、听民意、慰民情;一次次走进困难群众家里,给大家送来温暖、关怀和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就业更成为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大事。

    这是一个个感人镜头——

    在大学生专场招聘洽谈会现场,他们详细了解大学生就业情况,希望用人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希望企业负责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吸纳返乡农民工参加生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残疾人就业服务窗口,他们向残疾人了解找工作有哪些困难、中央关于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了没有,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尽快实现就业;

    在人力资源市场,他们明确要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急求职人员所急,解求职人员所难,努力帮助更多的求职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住房是百姓安居之所。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问题。

    在济南市一个棚户区改造安置片区,胡锦涛总书记走进刚刚完工的单元房,察看房间布局、采光,询问居民回迁要补多少差价,还打开水龙头试试水通了没有,叮嘱当地干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真正把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

    在地震频发的新疆阿克苏,总书记来到维吾尔族村民家中,仔细察看新建起的抗震安居房,了解造价和政府补助情况,要求当地尊重群众意愿,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房屋质量,让新疆地震多发地区各族群众都能住上抗震、舒适的住房。

    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各个民生难题,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次次作出重要指示——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安全网的积极作用……”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2009年的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一笔笔实实在在的投入清单——

    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增长29.4%;而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500亿元。

    这是一组组令人难忘的民生数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陆续试点,亿万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到11月底,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2.3亿人,全国超过12亿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到10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3%,前三季度全国跨地区就业农民工总量15198万人,比上一年底增加1157万人。前11个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由衷的拥护和欢迎,也为扩内需、保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纵横捭阖,推动合作

    2008年11月15日上午。华盛顿。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正在这里举行。

    此时此刻,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恐慌和沮丧正在蔓延,许多人在彷徨,更多的人在观望……

    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地阐明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3项重要主张,指出“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危难关头,更要全世界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指明了加强国际合作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正确方向,介绍了中国政府为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采取的积极举措,强调中国扩大国内需求的10项举措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传达了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的决心和诚意,得到多国领导人呼应,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仅仅两天的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频繁会晤各国领导人,介绍中国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采取的重大举措,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向问题与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发展。

    同舟共济,携手努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置身世界大局之外。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从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3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一年多来,胡锦涛主席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全力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这是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

    “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这是胡锦涛主席阐明的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鲜明立场——

    “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这是胡锦涛主席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的呼吁——

    “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这是胡锦涛主席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的建议——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与此同时,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在出访中也着力介绍中国决策,传达中国声音,推动国际合作——

    阿尔及利亚、加蓬、埃塞俄比亚、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吴邦国前往不同大陆、不同国度,同各国领导人广泛交流、寻求共识。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温家宝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各个国际场合,讲信心、提建议、促合作。

    约旦、土耳其、柬埔寨、菲律宾、秘鲁、巴西……贾庆林出访时向各国领导人全面介绍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积极呼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利用出访的机会,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与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就增进双边关系、推动国际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共识在交流中达成,合作在沟通中推进。在中国参与和推动下,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同意将峰会机制化,使二十国集团峰会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

    在全球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程中,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以负责任的姿态,作出不懈努力——

    在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为世界金融市场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组织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明确宣布将采取8项新举措推进中国同非洲的合作,包括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启动“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

    纵横捭阖,推动合作。正如日本《读卖新闻》在伦敦金融峰会期间发表文章所说,一年多来,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的一系列讲话,中国同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展示了中国“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登高望远,谋划全局

    如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发现新机遇、再上新台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早在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短短10来天的时间里,在相继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4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2009年3月,同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如何把握和应对。如果知难而进、趋利避害,就能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如果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就会痛失机遇、陷入被动。这场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带来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的机遇。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到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始终牵动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思虑的目光。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各种会议上,在各地调研中,在部署工作时,中央领导同志就解决好这些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2009年10月,齐鲁大地草木添黄,秋意渐浓。

    胡锦涛总书记在济南出席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后,又前往滨州、淄博、东营等地考察、调研。这是近一年半来,胡锦涛总书记第三次到山东考察。与此前的考察略有不同,这次考察的重点聚焦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

    第三次来到山东,胡锦涛总书记先后考察了7家企业,其中既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又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胡锦涛边走边看边问,思路日益清晰——

    总书记深刻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显出来。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加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个主要症结,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

    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跟上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培育经济长远发展的竞争力,确保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关系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个多月后召开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当这次会议的内容公开报道后,无数人对字字千钧的这句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0多天后的一个夜晚,南海之滨的广东珠海。出席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祝活动后,胡锦涛总书记又来到这里考察工作。当晚,他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同大家一同研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策。

    在听取广东省负责同志的汇报后,总书记对他们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在这个问题上,早觉悟、早动手、早主动。”

    这是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深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书记特别指出,应对严峻挑战、战胜严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干部保持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傲雪梅愈艳,凌寒志更坚。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xqtax.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