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发达经济体普遍建立了对企业代理服务商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代理机构资质和行为的管理,一是能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维护经济安全。建立对代理机构和人员的备案或授权制度可构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防火墙”,通过追踪代理服务商记录,有助于切断虚假注册、跨境逃税和恐怖融资链条。美国《公司透明度法案》(2021)要求公司必须向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报告至少一名公司申请人,所有公司申请人都必须是个人,防止空壳公司洗钱。二是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优化营商环境。英国规定个人只能亲自向注册官提交自己公司的文件,如果委托他人提交文件,必须委托经过认证的公司服务提供商进行,且服务商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身份验证检查,以提升登记的安全度。三是有助于强化行业自律,推动专业化发展。新加坡将登记代理人分为“注册申报代理商”与“代理合格个人”,规定只有律师、注册会计师等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方能成为“代理合格个人”,注册申报代理商必须雇佣代理合格个人才能代理企业注册业务,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通过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倒逼行业淘汰“皮包中介”。四是有助于对接国际标准,增强跨境监管协作。目前,国际反洗钱评估对包括登记注册服务商在内的特定非金融机构提出了明确的反洗钱要求。2019年4月,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简称FATF)公布了《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未制定企业登记代理行业市场准入或资格限制措施,也没有将企业登记代理人列入特定非金融行业范围开展有效监管,登记代理行业在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核实、开展尽职调查、报告可疑交易等方面存在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