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胡锦涛:充分认识金融工作重要性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07-8-30 08:44     标题: 胡锦涛:充分认识金融工作重要性 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2007年08月29日 18:36:07  来源:新华网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重要性 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8日下午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研究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李伏安高级经济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要以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继续推进各类银行改革,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形成一批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胡锦涛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金融企业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服务方向和重点,在努力增加盈利、提高效益的同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作用。要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切实加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胡锦涛指出,金融越发展,越要加强监管。要坚持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进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胡锦涛强调,做好金融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树立现代金融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高度重视和支持金融工作,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金融理论特别是现代金融知识,努力提高领导金融工作能力。要建立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大力培养各类金融人才。要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弘扬新风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形成良好行业风气。


作者: ywb    时间: 2007-8-30 08:45

温家宝: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1月19日至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温家宝

   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今后时期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部署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五年来,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规模大幅增加,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6年9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到42.1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20.8万亿元翻了一番多;不良贷款率比2001年底下降了18.1个百分点;大中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多数达到8%。证券业总资产达到1.1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7016亿元增长54%,证券公司扭转了连续四年整体亏损的局面。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9万亿元,比2001年底的4611亿元增长3.1倍。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这些说明,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金融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个银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这三家银行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改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同时,国家注资获得明显收益,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和内部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质量有所改善。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初显成效,股票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场信心增强。保险业改革成效明显,国有保险公司开始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

   (三)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在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银行、证券、保险业努力开发适应企业和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坚持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审慎监管,使金融机构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起到“闸门”作用;同时,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

   (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放宽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地域和业务范围,来华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和投资参股的外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到2006年9月底,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283家营业性机构,2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20家中资银行;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金融机构在华设立30家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15个国家和地区的4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115个营业性机构。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仅吸引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了金融业改革发展。

   (五)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框架,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的监管制度、标准和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监管工作力度加大,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国家修订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制定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反洗钱法等,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来,妥善处置了一批高风险金融企业,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金融企业和相关责任人,查处了多起非法集资、证券犯罪和洗钱案件。坚持开展整顿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历史遗留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这些为金融业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起来说,五年来我国金融工作成绩十分显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事实充分证明,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金融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强。同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部金融动荡对我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域限制,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最近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达到或略高于10%,比较平稳,又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样的局面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坚持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调整信贷结构,努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第二,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是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金融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涉及各行各业和老百姓切身利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性大。金融领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小的风险会酿成大的风险,局部性风险会酿成系统性风险,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要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切实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范各种金融风险,特别要防止出现大的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第四,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是适应金融业更加开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金融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企业进入我国,它们在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高端客户和高端人才流失的危险,中小金融机构体系面临很大的调整压力。同时,在进一步开放条件下,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跨境金融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跨境金融风险隐患更加突出,金融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为了有效应对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压力,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金融工作。

   总之,我们一定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坚持把金融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各项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今后时期金融工作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根据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各方面因素,今后时期金融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坚持以金融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着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进一步深化各类金融企业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调控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强我国金融业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和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一)正确处理扩大金融业规模和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方面对金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金融业的规模必然会继续扩大,金融结构也要相应优化,金融业的质量和水平更要提高。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金融发展观念,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布局结构,建立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要坚决改变片面追求金融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现象,做到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正确处理金融企业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各类金融企业都必须把增加盈利、提高效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广泛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服务。既要为优势产业、大型企业和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更要加大对弱势产业、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既要追求近期效益,又要注重长远效益。金融企业决不能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市场风险,盲目支持产能过剩、投资过热行业发展,甚至违法违规经营、追求一时暴利。只有把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金融企业才能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正确处理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各类金融企业都要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金融创新。要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和技术。必须强调,金融创新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稳步地推进。金融创新要与加强金融监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四)正确处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要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金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从根本上破除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建设。有些重大改革措施要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进。坚持把金融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金融稳定安全运行中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发展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三、几项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国有银行居于银行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搞好国有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意义重大。应当看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依然比较薄弱,分支机构和基层网点改革明显滞后,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与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银行体制的变化、机制的转换、管理的改善、内控机制的健全,都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完成的。国有银行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同时,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有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要充分认识到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不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总的改革目标是,加快形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银行。

   要继续深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改革,努力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的关键,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健全有效的制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要深化分支机构和基层改革,做到上下联动,推进新体制、新机制在全行有效运行。这四家银行已经上市,要按照国际监管标准规范行为,保持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高,树立我国银行的良好形象。

   中国农业银行多年来在服务农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银行改革。总的原则是: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要借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改革经验,在对农业银行进行全面外部审计、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国家注资等财务重组和设立股份公司的工作。农业银行改革既要抓紧,又不能赶进度,各项工作都要做扎实,要搞好总体设计,稳步有序地推进。

   要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任务和经营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政策性业务实际上已逐步成为商业性业务。不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还会产生和积累较大的风险。三家政策性银行情况各不相同,要坚持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要按照国际标准和监管要求,全面摸清开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法严格履行银企合作协议,维护开发银行债权债务的连续性,防范各类风险。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要深化内部改革,为进行全面改革创造条件。从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看,体现国家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需要有政策性金融业务和政策性银行。但是,必须逐步改革政策性金融的运作机制和方式。今后,对政策性金融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由财政给予必要的贴息等风险补偿;各家银行都要按照市场竞争原则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通过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管理提高竞争能力。

   在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建设现代大型银行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国家对国有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保持国家对金融命脉的控制力,实现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第二,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国有银行在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上,要规范、严格、彻底、创新。第三,坚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战略定位,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核心业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深化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

   (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不断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近年来,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启动邮政储蓄改革,推进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探索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发展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但总的看,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务必在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总的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较为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业务品种比较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要着力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中国农业银行要通过深化改革,稳定和发展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适当扩大政策性业务范围,改进支农服务。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产权制度、组织形式和内控机制,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功能,鼓励和促进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组织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要切实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同时,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防止出现新的金融风险隐患。

   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单个农户和企业承受能力低。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提高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加快对部分粮棉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品种实行农业保险试点并逐步推广,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与服务,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

   四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要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点多面广的特点,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准入条件和范围,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农村贷款利率的灵活性。在发展农户小额贷款方面要有所突破并加快推进,创新小额贷款方式,扩大小额贷款服务,努力满足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鉴于农村金融需求缺乏有效抵押物、担保机制不健全,因此,要着力开发农村商业信用贷款。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五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要靠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同时也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关键是加大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支持。对已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从不断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出发,制定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尤其要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

   总之,要通过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努力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发展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有利于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股市稳定运行的基础仍不牢固,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抓紧解决。在股市形势好的时候,更要保持冷静头脑,认真总结经验,看清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成熟的、现代的资本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要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并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大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很大发展潜力,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完善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加快形成集中监管、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健全证券类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违法违规活动,切实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为着力点,深化保险企业改革。以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创新,积极发展群众有需要、经营有效益、风险有管控的新产品新业务。我国有13亿多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对于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和谐安全网,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强诚信建设,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在保险业加快发展中,尤其要切实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保险业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摸清和掌控风险底数。保险企业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并达到偿付能力要求,保险资金运用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只有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促进保险业自身健康发展,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四)充分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稳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和调控;经济稳定发展也会给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一旦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不仅经济社会问题会暴露,而且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会暴露,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各类金融行业都要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自觉性。要着眼于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和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2007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这些任务,必须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特别要合理控制货币信贷规模,继续发挥好金融在控制投资规模中的“闸门”作用,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要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要努力解决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强,资金更多地流向发达地区和效益好的产业;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金融服务相对不足,金融网点少,贷款增幅相对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发展布局不合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结合得不够好,政策性导向力度不够,提供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明显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模式单一化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措施,推进地区金融协调发展,鼓励各类金融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网点,提供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和增加特色服务。同时,这些地区也要积极创造和改善信用环境,支持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和创新,降低金融风险。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金融调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调控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总结近些年国家运用金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研究,完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审慎监管手段,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要充分发挥金融手段在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是由国内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必须清醒地看到,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将是今后较长时期需要面对的问题。最近,中央决定采取三个方面措施:第一,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完善汇率机制要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社会承受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保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第二,加强对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证外汇安全性、流动性,提高盈利性。第三,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外汇市场,进一步放宽境内企业、个人使用和持有外汇的限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还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高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在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方针,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紧制定金融业对外开放总体规划。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把握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制定和完善对外资金融企业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法律法规。完善审慎监管,促进中外资金融企业公平竞争。二是着力优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结构。支持外资金融企业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积极引进有助于扩大消费、为中小企业和“三农”等提供特色服务的外资金融企业。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拓宽境外机构在境内进行债券融资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国内金融企业走出去,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同时,要积极参加区域和国际金融合作。继续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内地与香港两个金融体系的互助、互补和互动关系,巩固并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要创造条件,扩大对台湾地区的金融交流,务实解决在两岸交流中所涉及的金融问题。

   (六)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不断扩大,金融运行日益复杂,金融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必须始终把依法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要以全面提高监管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制,总体上符合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状况和要求。同时,要适应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的协调配合。分业监管与协调配合的体制,还要实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机制不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健全,企业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不强,金融监管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各类金融市场交叉和融合程度提高,金融创新步伐加快,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因此,既要继续实行分业监管体制,又要加强监管协调配合。二是坚持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都要根据本行业特点,加强对金融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同时要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管。三是强化金融监管手段。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监控和检查技术手段,对重大金融活动和交易行为实行严密监测,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依法监管,加大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设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机构,增强金融企业、存款人的风险意识,防范道德风险,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存款保险制度要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企业。加快建立金融机构风险救助和市场退出机制,及时处置风险。六是健全金融应急机制和预案。要针对金融风险容易集中爆发的情况和特点,研究建立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应急机制。要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有效监控。要贯彻今年开始实施的反洗钱法,切实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情况的监控,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有效打击洗钱活动。要加强与境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七是继续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坚决遏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非法金融活动,取缔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地下保单和非法外汇交易,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各类金融活动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四、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在新的形势下,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金融工作,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必须树立现代金融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主要靠法治、靠监管、靠人才。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银分开,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地方和部门都不得随意干预金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要做到依法治理金融,依法维护金融秩序。要高度重视加强金融监管,充实监管力量,支持监管工作。要大力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养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培养、引进和留住各类金融专业人才、监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要切实加强金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金融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特别要加强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严厉惩治权钱交易、内外勾结、商业贿赂等各种腐败和犯罪行为,坚决反对挥霍浪费、追求奢华的不良风气,发扬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

   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与配合,切实履行金融管理和监管职责。金融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同各地区、各部门的联系,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要在全社会加强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金融基本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形成有利于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做好金融工作的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一定能够不断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是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1月19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2007年03月01日 16:37:38  来源:求是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xqtax.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