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既要控制通胀又要防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08-7-11 09:14     标题: 既要控制通胀又要防止经济增速继续下滑


  1月~5月主要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表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但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风险上升。因此,当前宏观调控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把防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避免大的起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7.7%,涨幅比4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从月环比看,5月的CPI总水平比4月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下半年至少有两个因素推动CPI同比上涨速度继续回落,一是去年5月以后CPI总水平不断上升,提高了价格基数;二是因供给短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猪肉、食用油料和蔬菜的供应状况开始好转。但是,同时还应该看到,继续推动CPI上升的压力依然很大,通货膨胀依然是下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
  第一,理顺扭曲的能源价格将推动CPI涨幅上升。为了控制CPI涨幅、改变通货膨胀预期,我国政府对成品油、天然气、电力和某些公共服务的价格实施严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而同期国际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价格上涨了45%。电力价格自2006年6月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而煤炭价格却不断大幅度上升。价格管制导致今年我国电力、石化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经营十分困难。能源价格扭曲既影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能源节约,同时还刺激了成品油出口,加剧了国内能源供求矛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这是理顺国内能源价格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生产企业增加成品油和电力的生产和供给,也有利于能源节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好消息。毫无疑问,成品油和电价上调必然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相关服务价格上涨,并进而推动CPI上升。
  第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工资上涨将继续推动PPI上升,并逐步传导到CPI。1月~5月我国PPI同比升幅呈现逐月上升的势头,由1月的6.1%上升到5月的8.2%,创造了过去3年的新高。由于我国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压力不断加大,今后PPI上升的压力难以减轻。
  第三,流动性过剩是继续推动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今年以来,持续的贸易顺差、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热钱的不断流入,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再加上抗震救灾增加了货币需求,导致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很大,流动性过剩将继续推动下半年CPI总水平上涨。
  二、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度下降的风险上升
  1月~5月,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增长率同时出现下降,这预示着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明显降低,出现继续下滑的风险增加。
  第一季度,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45亿元,同比增长8.6%。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2007年14.7%的增幅,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1月~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左右,增幅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212亿元,同比下降2.5%,预示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可能会继续回落。
  1月~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01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贸易顺差78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2.3亿美元,同比下降8.6%。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限制资源性和高耗能产品出口、鼓励进口政策的实施,将会继续刺激进口、抑制出口,导致顺差减少,使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
  我国没有消费情况的月度统计数据,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消费额是两个概念,但经济学家仍常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描述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因为这两者之间高度正相关。1月~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4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约增长12.5%,增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左右。对1994年~2006年可比价格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消费额的相关分析表明,前者每增长1%,后者则增长0.785%左右。据此推算,1月~5月我国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消费额同比增长9.8%左右,比2007年的平均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左右。根据目前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判断,若没有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出台,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长可能继续走低。
  在三大需求增长率同时下降影响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下滑。今年1月~3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增幅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而且三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同时下降。1月~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6.3%,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比4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月的增速比4月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5月工作天数增多。若剔除工作天数的不可比因素,5月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将比4月明显下降。根据现在的需求增长趋势判断,若没有刺激消费增长的措施出台,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下滑。
  需求增长放慢制约了工业品生产,使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月~5月钢材产量达到2460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幅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2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增幅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
  三、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持续攀升、人民币升值加快、国际热钱不断流入,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1月~5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使宏观调控面临许多新挑战。为使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需要坚定地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也应把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将影响居民和市场的信心,使持续下滑的股市受到更大的打击。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股市下滑将抑制居民收入增长、制约居民消费增长,并进一步对经济形成向下的压力,有可能使经济陷入滞涨状态。因此,当前需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也要使经济增长不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今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6.5%上下、使GDP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将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危险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增长下降的同时,消费增长率也在下降。因此,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协调拉动的目标很难实现。1月~5月我国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3.8%,其中5月增长幅度达到52.6%,表明国民收入继续快速向政府集中。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制约今年居民收入的增长。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扣除价格因素后,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比上年同期仅提高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将严重制约消费增长。三大需求增长率继续同时下降,将可能导致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影响居民和市场的信心。
  鉴于目前形势,财政政策在执行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进一步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通过减税和转移支付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也可以考虑发行灾区建设国债,推动灾区重建。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应继续从紧,但要掌握好节奏和力度。
  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遇到两难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提高利率是紧缩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率过快上涨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利率上调将进一步扩大中美利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加速国际上的热钱流入我国,增加国内货币供给,达不到紧缩货币供给的目的。而且利率上调后,国内需求变弱就会削弱进口需求、促进企业出口,很可能导致贸易顺差扩大。顺差的扩大将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长,与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给的预期相悖。除此之外,利率上调还会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上调利率难以紧缩货币供给,最近央行多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减少贸易顺差、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是让人民币升值。但是,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将使我国出口增长放慢、进口增长加快,导致一些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并可能增加失业压力。而且人民币持续的小幅升值将会吸引热钱流入,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促使货币供给增长,与抑制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目标相悖。若一次性大幅度升值,虽然可以打击升值预期,缩小贸易顺差,阻止资本流入,帮助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这可能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储蓄率太高是造成我国宏观调控比较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消费率太低则是储蓄率太高的根本原因。经济学上的两缺口模型表明,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总是等于出口与进口之间的缺口。对于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来说,其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可以通过调节进口与出口来弥补。若国内投资等于储蓄,则对外贸易保持平衡;若国内投资小于储蓄,则出口大于进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若国内投资大于储蓄,则进口大于出口,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储蓄率持续升高,消费率已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了2007年的49%,相应地,储蓄率由37.7%上升到了51%。高储蓄率导致了高投资率,同期投资率由35.3%上升到了42.1%。尽管我国投资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储蓄率上升得更快,使得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持续扩大,导致贸易顺差逐年上升。我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7年的8.9%。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一是需求结构失衡,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过旺;二是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过低;三是就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太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过低;四是国际贸易失衡,表现为贸易顺差过大。与此同时,工业的过快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
  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未能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都是由于需求结构失衡引起的。而调整失衡的需求结构,关键是刺激消费更快增长,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消费更快增长将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GDP中的比例;而投资增长速度适当放缓将会抑制第二产业的过快增长,逐步降低其在GDP中的比例,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提高,就会逐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使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减小环境压力。而且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会抑制出口增长、刺激进口增长,使国际贸易逐渐趋于平衡,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若目前依旧采用启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办法,防止经济继续下滑,就可能导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更加失调,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并给今后的宏观调控带来更大的困难。若采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办法,防止经济继续下滑,就可以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增长的轨道。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需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二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控制高收入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增长,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三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本报专家指导会成员  
  
    www.ctaxnews.com.cn 2008.07.09   梁优彩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xqtax.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