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企业可能被“税”击垮?

中国企业可能被“税”击垮?

  日期 2006-03-09  文章来源 早报网 作者  


“减负”(包括为农民减负、为学生减负)是近几年在中国媒体出现频率较多的词,中国的企业是否也有减负的需求,尤其是在税收方面呢?这也成为两会代表议论的话题。

  来自企业的代表普遍认为目前税负偏重,直接论据是税收增幅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企业不仅缴纳17%的增值税,还有消费税、33%的所得税等等。但税收专家指出,由于中国税收与GDP的统计口径有差异,加之税收结构的差异,使得税收增幅远大于GDP增幅,但不意味着税负较重。

  财政部研究所税收专家孙钢就笑称,“如果问企业税负重不重,答案永远是重的,关键是税负是否合理与公平,是否对经济发展有利。”

  中国税务学会会长杨崇春解释说,从统计口径看,GDP按不变价格计算,而税收按现行价格,如果统一按现行价格口径计算,去年GDP增幅应该在14%左右,这与税收20%的增幅是相匹配的。

  自2002年起,中国GDP增幅一直保持在9%以上,而税收的增幅则持续超过20%,增幅连续多年超出GDP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

   专家:税收增幅与企业增长吻合

  杨崇春分析指出,从税收结构看,中国第一产业农业基本已经免税,目前的税收来源主要来看第二(制造业)及第三产业(服务业),去年来源于国内工业企业工业增值额的增幅约20%,营业税的增幅约18%,显示税收增幅与企业的增长是相吻合的。

  此外,外贸口径的差异也导致GDP与税收增幅差异较大。他称,外贸对GDP的贡献是按进出口净值,而税收则在进出口两道环节都征收(出口退税是采取财政退库办法进行),也导致税收增幅远远高于GDP增幅。

  亚洲开发银行税收方面经济学家彭龙运也认同上述观点。他说,像所得税、利息税、牌照税等并不创造GDP,加之近几年中国加强税收征管,也是税收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至于17%的增值税是否偏重,杨崇春认为,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算重。他解释称,17%的税率是针对增值部分征收,如果分摊到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就相当于3-4%的税率,接近国际税负水平。

   盼内外资所得税并轨

  不过,部分参加两会的企业代表却不赞同中国税负并不重之说。中国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提交议案称。当前中国汽车消费税税赋过重,17%的增值税、10%的购置附加税、3-8%的消费税,还有难以计数的各种费,造成消费者“买得起用不起”,制约了汽车消费市场。他建议适当降低税费,实行宽税基、低税率。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生产汽车的企业老总一脸无奈地称,“最不合理的就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不统一,因与外资相比我们本来就缺乏资金上的优势,所得税率又这么高,到时民族工业可能不是被外资打败,而是先被内部不公平的税收制度击垮。”

  不过,他也提到,正在试点的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意味着能够增加积累,有鼓励企业再投资的作用,也是一种减负。

  所谓消费型增值税就是将固定资产的进项税纳入增值税的抵扣,中国目前实施的生产型增值税是不进行该项抵扣额的。中国已从去年7月1日起,在东北地区实施消费型增值税试点。

  有专家估计,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全面转型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两者合计可能会使政府减收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至于两会代表提议数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税务专家也表认同,尽管并没有提交本届人大会议讨论,但据国务院的一位专家透露,“步伐应该会加快,今年会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如果顺利,出台可能会比预期的2008年早一些。”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的2006年立法计划,制定企业所得税法将安排在今年8月。

  杨崇春则提议,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还须经过必要的法律程序和一定的时间,建议对现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中的一些不合理规定进行调整,包括取消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制度等,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铺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