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纳税服务“快进键” 增强便民办税获得感
2016-08-23 来源:中国税务报-中国税网
今年以来,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依托“互联网+”,围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等重大税制改革,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出一系列更加便民的服务举措,让纳税人便捷办税有了更新的体验。
拥抱互联网 争做弄潮儿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排长队、重复报送资料和办税多头跑等问题,依然是纳税人的“痛点”“堵点”,也是税收工作的“难点”。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从纳税人需求出发,再推出10类31项便民办税举措,打造“互联网+税务”服务品牌,让纳税人尽享科技办税的便利。
快捷——“云端上”的税务局。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云端”税务的普及让纳税人办税有“网”随行,各地税务机关利用“云平台”,积极推进涉税事项网上办理。
“如果在办税服务厅办理,在不排队且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代开发票大概需要6~8分钟时间,但现在网上办理代开发票只需要2分钟,便可直接去窗口取票。”上海市国家(地方)税务局总经济师蒋旭涛介绍,上海税务机关金税三期工程实现企业常办的涉税事项全部网上办理,缩短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国税局7月1日在全疆最先启用国地税网上联合办税服务厅,纳税人从填写申报表到审核通过,全程不过4分钟。
实用——“指尖上”的办税厅。纳税服务不是“花拳绣腿”,最重要的还是实用。
“我们不贪大,只求一点一滴地解决实际问题。微信公众平台虽然只是工作中很小的一块,也要努力做出特色,让纳税人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哈尔滨市国税局局长谷剑锋介绍,该局开通“哈尔滨国税”微信公众号,开发微信排队、预约和查询发票等15项功能,以“小切口”改进征管,优化服务。
在千里之外的武汉,纳税人杨东用手机就代开出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他兴奋地说:“以前代开发票要去大厅窗口,现在用手机就搞定了,操作流程简单,身份证拍照后上传,税款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在线缴纳,确实非常实用。”武汉市国地税机关共同推出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网上代开发票平台”,通过手机APP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并代征税款。
节省——“家门口”的服务台。随着税务机关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涉税业务全省通办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信息互通、前后台贯通、内外部联通,打破涉税事项属地办理的限制,纳税人可以去离家门口最近的税务窗口办理外市的业务,异地办税与异地取款一样便利。
开创于海南省国税局的“涉税业务全省通办”已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多点开花”,从市(县)内“小同城”通办,扩展到全省“大同城”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腿。
“内蒙古地域广博,交通相对不便,相邻的盟市之间都要坐上几天的火车,公司在其他盟市发生业务时,我经常一个月也回不了家。”家住在内蒙古兴安盟的王会计听到涉税业务将可以全区通办的消息后说,全区通办将给他办税节省不少时间和成本。
发力营改增 勇当排头兵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是1994年以来我国规模最大的税制改革,意味着要在近两个月内将已征收二十多年的营业税全部转换为增值税。1000多万户企业信息逐一核对并平稳交接、千万名纳税人需学习新的办税流程与税收制度,这些都是对纳税服务工作的一次巨大考验。
“开好票”迎税制转换。增值税发票对增值税的计算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顺利开具增值税发票是营改增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为此,税务机关前期做了包括国地税纳税人信息交换、纳税人专项辅导、税务人员培训和申报期压力测试等在内的大量准备。
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全国税务系统提供的12366热线咨询服务上百万通,承接的窗口办税业务日均近两百万笔,办理的试点纳税人交接超过1000万户,组织的纳税人培训2000多万户次。以12366济南国税呼叫中心为例,5月18日电话咨询总量达2188个,打破了15年来的纪录。
“报好税”受多方考验。营改增纳税人6月迎来首个纳税申报期,税务机关7月迎来“三报叠加”的办税高峰,按月申报的纳税人、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和金融企业都要办理申报,加之原营业税发票过渡期于6月30日结束,税务机关面临着纳税申报高峰与发票领用管理高峰的双重压力。为缓解办税压力,税务机关出台包括设置办税服务厅首次申报专窗、探索建设国地税“一窗式”服务和严格查处借营改增之名损害纳税人利益行为在内的20条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效率,维护正常申报秩序。
为坚决遏制部分经营者以营改增为借口哄抬价格的势头,各地税务机关联合发改、工商等部门约谈哄抬价格企业,全面自查,积极整改。北京、上海和辽宁三省市价格主管部门对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等6家以营改增为借口哄抬价格的企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各罚款200万元,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秩序,确保营改增顺利实施。
“分析好”保改革承诺。“开好票”“报好税”带给纳税人的是办税便利的获得感,而“分析好”作为营改增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是为了更好让纳税人享受改革红利的获得感。税务机关推出20条新措施,包括深入开展试点运行情况分析、试点行业税负分析和改革试点效应分析等,聚焦分析,精准服务,积极帮助企业提升治理水平,确保打赢营改增“分析好”战役。
例如,广西国税局工作人员用一周时间详细了解广西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三大类30余项营业收入,逐项分析74项增值税进项来源,清理16项影响税负的支出,实现了税负下降。
推进协同共治 谱写纳税服务新篇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是2016年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大战略”涉及区域既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又是提升全国纳税服务水平的“试验田”。税务机关结合实际推出一系列个性化创新举措,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力推动了纳税服务创新。
“一带一路”畅行“助推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对税收协定和投资国税法的不了解、维权意识不足,“走出去”企业往往面临多重涉税风险,一些企业甚至吃了“哑巴亏”。
税务系统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税收关系为己任,全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税收协定签订范围,与10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10个信息交换协定。设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专席,编撰投资税收指南,帮助企业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制及政策。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税收合作中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京津冀直通“高速路”。京津冀经济税收总量虽突出,但内部不均衡性显著,存在税源结构差异较大等现实问题。税务机关出台的一系列合作框架和协议,为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发挥作用,如搭建京津冀互联网统一办税平台,京津冀纳税人办理迁移时不必先在原注册地清算税款,迁入新注册地后依然享受原有纳税信用资质和税收优惠。
“对北京跨省迁入的纳税人,凭跨省迁入手续继续享受原有税收优惠资质,在北京仍保留门店而在河北开立分店的,可凭北京门店的税务登记、申报表单、资格认定手续等材料,在河北继续享受相同税收资质待遇。”据河北省国税局局长王满平介绍,新规可以减少地区争抢税源,降低跨区域迁移成本,让企业流得动、流得好。
泛长三角传递“接力棒”。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跨区迁移和跨区域经营逐渐成为常态,跨区办税成本较高、地域政策限制等问题也凸显出来。2016年1月,长江经济带税务信息共享平台启用,成为区域税收征管协同的重要载体,税收协作多层次、宽领域、跨区域和多形式开展,纳税人享受了区域税收“接力服务”。
“个人搬家尚且不易,何况企业异地迁移。”贵州省国税局局长卢自强说,通过加强泛长三角企业税收信息共享、资质互认和征管互助,实现企业在迁出地每月正常领用发票,在迁入地继续按等额领用发票,让迁入企业在新地址迅速开展经营。依托该平台,泛长三角区的税务机关定期向平台上传本地外管证的开具、作废、报验和核销等信息,形成了区域内信息共享,为各地税务机关共同为纳税人搞好服务打下重要基础。
改革没有完成时,服务没有终点站。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深化改革对纳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税务系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简政放权、简化流程,加强征管、创新服务,帮助纳税人切切实实享受改革红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褚志杰)